米乐M6(中国大陆)官方网站-米乐官方首站

这两家建材企业竟靠“吃垃圾”为生!-米乐M6官方网站
热门关键词: 2025 2026
您的位置: 主页 > 环保快讯 > 行业动态

环保快讯

全国服务热线

021-66345203

这两家建材企业竟靠“吃垃圾”为生!

作者:小编时间:2025-07-19 11:24 次浏览

信息摘要:

  作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单体窑线的企业,华新水泥用数字化破解了建材行业世纪难题:当量变产成质变,分解炉替代率超90%时,如何让替代燃料效...

  作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单体窑线的企业,华新水泥用数字化破解了建材行业世纪难题:当量变产成质变,分解炉替代率超90%时,如何让替代燃料效果稳如纯煤?当万吨货轮挤满码头,怎样实现智能调度?这场绿色智造革命背后,藏着中国制造突围的关键密码。

  在中控室巨型屏幕上,上千度的水泥窑正在“消化”成山的生活垃圾。“这些混杂着塑料袋、厨余的垃圾,本身是成分复杂、质量不稳定的替代燃料,我们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系统,整合了低碳水泥生产技术,既能大幅减少煤炭用量,又能让生产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工厂90%的生产实现自动化。”工程师田震宇指着实时数据说。

  这套与阿里云联合开发的水泥低碳智能生产平台,通过融合百年华新水泥生产经验和燃烧数据,大幅减少水泥工厂燃煤的使用量,未来将打造一个燃煤全替代的水泥工厂,推进建材行业零污染、零排放绿色发展。2024年凭此斩获全国“数据要素×”大赛湖北分赛工业制造领域二等奖的华新,将人员工作量降低了70%,如今日均“吃”掉三千吨生活垃圾,武汉市1/3的生活垃圾都能被消化。

  在黄石富池作业区综合码头,四处泊位停满了万吨货轮,通过智慧航道管理系统,骨料产品直接从工厂经输送带运抵货轮,整个过程,3公里外的新阳新数字化管控中心一目了然。

  厂长徐刚透露:“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码头管理系统建立的区域性调控平台,可以实现库存数据准确达95%以上,让船舶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50%,同时码头与海事局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信息更新延迟不超过5分钟。”正是凭借这套系统,让黄石产的骨料、水泥可以沿着长江运往江苏、上海等沿江省市。

  从采购到生产到运输,从工厂到区域再到全球,华新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针对海外业务,华新在国内“商业智能、工业智能、管理智能”这三个核心的数字化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海外业务中遇到的困难,构建了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覆盖海外13个国家40多家工厂,让跨国管理实现“看得见、管得住、控得牢”。比如发运管理系统,能有效防范偷盗,国际商城系统,能进一步提高产品与市场的匹配度,目前正在搭建的国际办公平台,能够降低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同时更有效地管理好海外的厂区。副总裁汤峻对于华新海外拓展的脚步信心十足:“预计未来三到五年,随着数字化体系的深度应用,海外产能规模将再翻番。”

  从长江边的万吨窑线到海外的智能工厂,华新水泥的数字化转型揭示了一条突围路径:当传统制造业遇上数字技术,百年工厂也能化身“绿色魔术师”。这场革命不仅关乎40%的燃煤替代,更指向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升的密码。

  无独有偶,重庆忠县400多家餐馆,每天要产生约60吨餐厨垃圾。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巨量的“剩菜剩饭”并没有被倒掉,而是全部“喂”给了位于该县乌杨工业园区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投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是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消化餐厨垃圾,该企业每年可以少烧两万吨煤炭,由此节约1500万元,还可以产生上千吨有机肥,创造数百万元的新增收益。

  海螺水泥厂区里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受访者供图)

  “水泥行业曾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代名词。”海螺水泥党委书记张爱民介绍,水泥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矿产资源,还需燃烧煤炭来提供热能。该企业此前每年用电量高达2790万度,相当于数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同时,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还影响了空气质量。

  在海螺水泥为如何节能减排发愁时,忠县政府也正在为餐厨垃圾的处理“伤脑筋”。此前,该县的餐厨垃圾主要通过填埋来处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餐厨垃圾量直线上升,并没有太多土地用来新建填埋场。

  更严重的是,餐厨垃圾填埋场存在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沼气爆炸等风险。同时,如果餐厨垃圾处理不及时、管理不规范,还会催生“地沟油”“泔水猪”等黑色产业链,威胁公众健康。

  水泥的生产工艺,简单地说就是烧,而垃圾的常规处理方式也是烧。可不可以把餐厨垃圾投到水泥窑中一烧了之?忠县政府找到海螺水泥,提出了这样的设想。

  用水泥窑把餐厨垃圾烧掉,理论上可行,但对一家生产型企业来说,并没有太多效益可言。毕竟,“流汤滴水”的餐厨垃圾,看起来并不是优质的燃料。

  不过,在接下来的调研中,海螺水泥有了新发现。当时,江浙一些地区摸索出处理餐厨垃圾的新方法,即通过发酵对垃圾进行生物降解。简单地说,就像农村的堆肥,把农作物的残余部分或杂草投进水池里烂掉,由此可获得有机肥。

  有机肥可是宝贝,市场售价动辄每吨上千元。一家水泥企业如何利用自己的产能优势,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肥剥离出来?

  2022年,海螺水泥开始研发餐厨垃圾处理新工艺。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技术方案,即先建一个封闭的发酵池,让臭气直接进入窑炉烧掉,并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回馈到发酵池,让发酵更快、效率更高。同时,发酵后剩余的残渣,可再投入窑炉中充当燃料。

  把发酵池和窑炉连接起来,资源就实现了循环。带着这样一套技术方案,2023年,海螺水泥与忠县政府签订协议,投资5000万元建设全国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理餐厨垃圾项目。

  项目建成后,通过“生物降解+高温焚烧”组合方式,仅需两小时便可将垃圾转化为油脂和有机肥。油脂可替代燃煤作为水泥燃料,有机肥可用于农田——餐厨垃圾就这样被“吃干榨净”。

  这种新办法,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还贡献了可观的社会效益。海螺水泥制造分厂厂长易军介绍,按年处理2万余吨厨余垃圾计算,把获得的油脂用作水泥窑燃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66吨,减少二氧化硫产生量16吨、氮氧化物产生量14吨。同时,也从源头上掐断了“泔水猪”“地沟油”,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从“剩菜剩饭”中吃到了甜头,海螺水泥又通过改进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进一步扩大“食谱”,相继找到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等新“菜品”。如今,忠县80%的生活垃圾都被这座水泥厂“消化”,加上餐厨垃圾,海螺水泥累计处置了300多万吨垃圾,相当于减少填埋用地1200亩。

  而工业固废中的粉煤灰、钢渣、脱硫石膏等,本身就是水泥生产中所需要的辅料。海螺水泥通过生产工艺优化,提升了对这些垃圾的消化能力,将其作为生产原料。目前,该企业年消纳工业废渣超1300万吨,占了生产原料总量的四成。

  海螺水泥“吃”进去的是垃圾,但“吐”出来的却是更加优质的产品——高标号水泥。这家企业高标号水泥在全部产品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60%提升至2024年的85%。由此,其产品毛利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

  高标号水泥的生产,工艺上更复杂,意味着污染排放物可能更多。但海螺水泥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却从800毫克/立方米降至目前的50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稳定在35毫克/立方米以下,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10毫克/立方米,均优于国家相关标准。

  实验室里,机械臂正在抓取样品。“以前取样要靠人工,现在机器人30秒就能完成。”海螺水泥生产品质处处长谭继平指着智能检测系统说。这样的智能化应用,在海螺水泥无处不在。例如,水泥包装环节采用机器人自动插袋机,单条生产线人;又如,通过质量控制智能系统,海螺水泥成品合格率稳定在99.8%以上,较传统人工检测效率提升3倍。

  走进海螺水泥中央控制室,200多块屏幕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通过数字化矿山管理平台,这家企业已实现矿石开采、运输、破碎全流程可视化监控。

  张爱民介绍,在这场“数字革命”中,他们累计投资6000万元打造矿山高边坡自动化监测、矿车智能调度等八大系统,由此实现主机设备运转率提升20%,综合能耗下降18%。

  与此同时,海螺水泥还投资7500万元实施3条线SCR烟气脱硝系统改造,新建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对窑头窑尾除尘设备进行“电改袋”。

  通过原料替代、生产线节能降耗改造这样一套“组合拳”,如今,海螺水泥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上亿元,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稳居西南地区水泥市场份额前三。

  第三届固废利用与低碳土木工程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将于5月16-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本届大会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建山东电建一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定于5月16-18日在安徽合肥共同主办召开【全国退役风机叶片及光伏组件循环利用学术与技术交流论坛】。

  届时将广邀业内专家学者、相关企业、地方政府齐聚一堂,针对退役风光设备的回收利用进行深度交流与研讨。

  水泥窑烧垃圾顶多是把垃圾烧掉并不能烧出水泥,医用垃圾也是进水泥窑烧掉防止传染。米乐官方入口米乐官方入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