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从日本引进了逆推式机械炉排焚烧炉技术,拉开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代化焚烧处理项目发展的序幕,随后又有一些不同炉型的焚烧炉相继从国外引进,国内也开发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焚烧炉,经过20多年的优胜劣汰,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垃圾焚烧技术分别为机械炉排炉和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型。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和垃圾收集管理方式的差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厨余垃圾和渣土等是主要组成部分,垃圾热值低,一般在4000—5500kJ/kg左右;
选择适合于当地垃圾特性、适合国情的焚烧技术和装备,对于确保垃圾处置项目的长期、可靠和安全运营,解决好城市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机械炉排炉和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各自的特点予以简单说明。
炉排型焚烧炉的主要特征是被处理的垃圾堆放在炉排上,焚烧火焰从垃圾堆料层的着火面向未着火的料堆表面及内层传播,形成一层一层燃烧(层燃)的过程。在炉排上,沿料堆行进方向,可以区分出预热干燥、主燃和燃尽三个温度不等的区段,以及由不同区段产生的气体在炉排上方形成不同炉膛温区,是这种炉型的共同特点,而且沿炉膛高度方向温度也有明显下降。
(1)炉排燃烧炉型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用于焚烧生活垃圾也已有40多年的经验,技术成熟度高,设备配套性好,性能稳定可靠,可选择的供应商较多;
(3)在技术原产国,用于焚烧处理经过分类收集的垃圾,热值较高、品质比较均匀稳定,有较好的焚烧效果。
我国在引进了发达国家发展的炉排焚烧炉后,供应给它们的都是混合收集的原生垃圾,热值低、含水率和不可燃组分含量高,致使在运行效果上与在原产国的应用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包括:
(1)对于混合收集的垃圾,因为水分高、堆积密度大、发热量低,无论是那种炉排,都有垃圾料堆内层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排出的底渣甚至仍有恶臭,热灼减率一般偏高;
(2)为降低垃圾含水率、提高进炉垃圾热值。常常将垃圾存在储坑中“堆酵”数天,沥出大量垃圾渗沥液;在焚烧炉排下方也会沥洒出垃圾沥出液。需要专门投资进行污水处理;
(3)入炉垃圾的组成和燃烧特性随时间变化很大、很频繁。在炉排上的燃烧状态总是偏离设计情况。炉排和它上方炉膛温度的分布和燃烧条件都很不稳定和很不均匀,造成局部低温区和局部超温区,对充分燃尽和污染控制都很不利,二噁英类物质和NOx等污染物原始排放浓度过高;
(4)在炉排炉技术原产国,垃圾热值一般按8000kJ/kg左右设计,而我国生活垃圾热值低,除需将垃圾“堆酵”外,还需要向焚烧炉膛喷入辅助燃料油,消耗量大;
(5)通常原生生活垃圾中含氯化物较常用燃料多,焚烧烟气对生产蒸汽的锅炉管束金属材料具有更强的高温腐蚀性。为了设备安全,通常需要降低所生产的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导致发电效率降低。若采用更加耐酸腐蚀的材料制造。就会提高设备建造和维护费用,二者都会使发电成本提高;
(6)各种炉排炉的复杂运动的炉排,对材质、加工条件、安装精度和日常维护都有更高的要求。前述各项造成投资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这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国内研究机构自主研究开发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通过较高的风速使大量的物料被烟气带到炉膛上部燃烧,经过内、外循环的多个途径再返回炉膛下部,增强了炉膛上下部之间的物料交换,使整个炉膛处于均匀的高温燃烧状态,确保烟气在高温区的有效停留时间,能保证垃圾各组分的充分燃尽,使有毒有害物质的分解破坏更为彻底。
近20年来,国内在开发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方面投入力量较大,以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研发成果为基础,已经在杭州、长春、东莞、宁波、昆明、武汉等城市建设了20多个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在焚烧处理混合收集的原生垃圾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针对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发展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已经达到了商业化应用的阶段,并日趋成熟,形成了不同处理能力的系列化产品。给料、排渣、燃烧控制、尾气处理设备已有较好配套,入炉垃圾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产汽与常规汽轮发电设备参数配套,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1)适于焚烧处理我国一般混合收集的原生垃圾,燃尽完全,残渣热灼减率<1~2%;
(2)可以焚烧处置固形垃圾和其他气态或液态、热值悬殊的燃料和废弃物,垃圾堆放、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沥液都可以直接送入炉膛焚烧处置,还可以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混烧,缓解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
(3)为避免入炉垃圾品质变化及差异过大对焚烧状态的影响,可以向炉内添加适量的辅助燃料煤,而不必用油,价廉易得,添加量较少;
(4)系统设备配套研发,对垃圾的分选和预处理要求很低,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工艺,运行稳定,炉内没有复杂的运动机构,设备故障率低;
(5)单炉处理量较大。目前已形成单炉处理能力从100-600吨/日的产品系列,能够适应大型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要求;
(6)中科院开发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可以把过热器布置在这类焚烧炉型所特有的物料循环通道中,隔绝与焚烧烟气的接触,避免高温HCl腐蚀;所生产的过热蒸汽温度达到常规热电系统参数,提高垃圾发电效率;
(7)焚烧炉膛内各处温度均匀,并采用了分级供风及炉内添加石灰石等措施,能彻底分解有毒有害物质,有效控制二噁英类物质、NOx、SOx等的生成,实现了环境友好。
(1)与机械炉排炉相比,发展历史相对较短,还需不断积累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经验;
(2)虽然从技术发展到生产制造,均立足于国内,设备维护和技术更新都更加方便、经济、快捷,但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仍需不断完善;
(3)飞灰比例较高,灰量较大,但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飞灰在满足重金属浸出毒性和二噁英等相关标准要求后可以进入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为飞灰的最终处置提供了新的途径。
机械炉排焚烧和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都已成功地进入了我国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由于技术本身和发展目标、产业化历史以及应用要求的不同或变化,总体说来两种技术在应用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时的各项技术经济性能方面也都存在一些差异。表1是参照一些文献评述及应用实践,综合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设备可靠性、环境友好程度、技术成熟程度、操作易掌握程度、市场易获得程度,以及投资强度和运行成本等因素,对这两种市场主流技术的比较,作为对前述技术性能对比的补充,可供项目建设时参考。
表1循环流化床焚烧和机械炉排焚烧用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经济性比较
单台处理能力 已有100~600t/d系列产品 引进设备大、中、小型均有
技术先进性 技术先进:燃料适应性广,对低品质燃料尤具优势。燃尽程度高,热能回收利用发电效率高 燃料适应性较广,垃圾一般不必破碎
成熟程度 发展历史较短,已实现商业化实用;系统及配套工程设计尚待完善和规范 历史悠久,系统成熟;但对低品质垃圾的燃尽及污控问题,仍待完善
可靠性 炉膛内无运动部件,运行可靠性主要受制于垃圾给料和排渣设备 总体可靠性高;但炉排易损,维护工作量大
环保性能 环境友好:能有效控制 NOx、SO2和二噁英的生成;飞灰量较大,但能够实现安全处置 对二噁英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控制力弱,飞灰中二噁英含量高,垃圾渗滤液需另作处理
市场供应情况 我国有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已有成套的制造、建设能力 技术经引进吸收,关键设备进口,国内组装;但机械炉排的知识产权仍属外方
技术复杂程度 设备简单,易于生产制造,运行操作要求较高,运行操作人员须经严格培训 炉排制造及运行维护要求严格,运行操作容易掌握
单位投资强度 3-4亿元/1000吨日处理量 4-5亿元/1000吨日处理量*
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具有成分复杂多变、热值低、含水率高的特点,所选择的垃圾焚烧技术必须与这些特性相适应。始于引进国外技术的炉排焚烧技术,经过多年的适应性开发,已能连续稳定地焚烧国内垃圾,在国内市场应有一定的地位;同时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和工程应用,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实用中显现出燃料适应性广、焚烧充分、二次污染控制力强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综合考虑技术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避免单纯地重复引进技术,这对加强综合国力,提高地区及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长远的意义。
附件1:《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比较与选择》,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
附件2:《我国新兴垃圾焚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的应用研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007年
附件3:《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二噁英分析测试报告汇编》,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3月
附件4:《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焚烧烟气测试报告汇编》,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