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停炉的多寡,决定了一个垃圾清洁发电项目的生死,停炉多,亏得多,严重时可能关停破产;停炉少,赚得多,企业效益蒸蒸日上,值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近日,根据生态环境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公示平台大数据,清气团联合上海青悦,对全国1007个垃圾清洁焚烧发电项目,2024年度停炉时长超过五个月的项目做了新一轮的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垃圾焚烧企业的整体非停和缺垃圾现象,有所好转,停炉比例低于30天的项目数和占比,均高于上一轮数据统计。
研究还发现,全国有64个垃圾清洁发电项目2024年停炉时间比例从41.64%-99.18%不等,其中有60个项目平均停炉时长超五个月或以上,缺垃圾现象严重。
这其中不乏一些省会城市的高潜力项目,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长时间停炉,接下来清气团会通过大数据分析,陆续从多维度发布垃圾焚烧项目的停炉数据系列报告。
清气团智库认为,项目长时间的停炉诱因主要集中在原设计老化、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管理模式未成熟、垃圾量不足与政策变动的6重挑战。
原设计缺陷:一部分投运时间较早的老项目,由于早期设计标准较低,建设和施工质量较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维护和翻修,且已经失掉了大修大补的工程机会,在面对垃圾质量变化、热值变化、烟气排放控制标准提升的变革期,无法有效应对,在政策和监管压力下,不得不频繁停炉、增加小修小补频次,来维持运营,于是导致启停炉频繁。
而一些新建项目,出于赶工期和资金匮乏等原因,在设计和建设项目时,由于设计马虎、采购设备马虎、工程建设安装过程监理松懈等问题,导致项目建成后,设备运转质量差、故障多发,尤其在环境部装树联严格在线监管的背景下,导致非正常停炉的故障频次高,停炉检修频次多,这也导致垃圾焚烧厂无法处理更多的垃圾,产生更多的电能。
技术人才缺失+管理缺位:垃圾清洁焚烧发电运维行业在我国其实尚属新兴行业,有精深运维经验的人员普遍缺乏,虽有大量从传统火电或工业窑炉转岗人士,但在部分垃圾清洁焚烧发电专有设备的维护,如机械炉排炉等,垃圾燃料的热值波动,复杂化学成分特性带来复杂烟气对烟道的不同结焦腐蚀特点,都是上述人士曾经的职业经历中未充分接触的,还存在摸索学习的过程,维保经验缺乏。
人才的缺乏,也导致管理的缺位,这也导致非停故障不断,其中,焚烧炉结焦积灰导致的停炉、热腐蚀导致的管阀泄漏等,是垃圾焚烧项目缺乏必要维保导致的非停事件主要因素,此外,还有一些关键设备故障,如一次风机、引风机故障等,由于长期高负荷运行与维护不足,导致停炉。
垃圾成分复杂:我国目前仍属于垃圾分类不足,干湿垃圾分类不均、城乡垃圾混杂的状态,入库入炉垃圾复杂,热值不均、成分千变万化,导致炉温波动与燃烧效率下降、烟气排放浓度变化波动大,加剧设备损耗。
垃圾量不足:许多地方,项目建设设计初期超前预留存量过大,对本地经济发展预期过高,所在区域存在现实人口增长未达预期,垃圾量长期未达设计容量,这是目前我国2020年以后上马的大多数新项目,所遭遇停炉最主要的原因。
政策和监管压力:2020年装树联之后,生态环境部对全国所有垃圾焚烧项目,开展了瞬时值为基础的大数据直管,项目烟气排放超标以及炉温低于850度,都会触发强制停炉,这也是部分运维水平较低企业,频繁停炉的主要原因。而频繁停炉,也会使得当地城管环卫部门,被迫调整垃圾分配计划,将更多垃圾调整至处理节奏更正常的项目,也使得运维水平较低的项目,垃圾量不足和停炉问题,雪上加霜。
资金压力:2023年后新项目取消中央补贴,地方财政支付延迟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运维投入减少,加上部分省市不停开展提标改造工作,导致部分企业因技术升级滞后被迫限产甚至报停。
全国纳入统计的1007个垃圾清洁发电项目中,有60个项目在2024年度停炉时长超五个月(超出全年运行时间的41.6%),占全国总项目数的6.36%。其中有36个项目停炉超半年以上。
还有四个项目,是2024年1月以后才上线的新项目,数据上线时间至今不到一年,但在2024年运营期间,均出现停炉时间占总运营时间的比例,超过42%,并接近或超过50%。
另外有五个项目年停炉时长超过90%,有可能处于地方政府已经实际关停,估计运营企业还没有跟政府谈好补偿协议,所以没有向环境部报停的状态。
河北省总共有72个垃圾清洁发电项目,在本次统计样本里,是停炉超五个月项目数最多的省份,总共有10个项目,也就是说本省有13.88%的项目停炉时长超五个月,同时占比全国停炉五个月或以上的64个项目中的15.6%。
且全省所有项目平均停炉时间,都超过2个月以上,是各省中,停炉比例较长的省份之一。
统计发现,2024年平均停炉时长超五个月项目数最多的三个品牌,深圳能源有5个省份的6个项目;绿色动力有5个项目,中国节能有4个项目,停炉时长,均超五个月。
除此以外,深能旗下的广西钦州浦北项目,数据上线时间至今不到一年;中节能陕西商洛项目数据上线时间至今不到一年,但在2024年运营期间,均出现停炉时间占总运营时间的比例,超过40%,并接近或超过50%,停炉现象严重。
各企业停炉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带来的风险也是是显而易见的,停炉数据不仅是企业运营能力的“晴雨表”,更是行业生态健康度的关键指标。
从上面榜单可见,一些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资本运作已显著降低停炉风险,而中小型企业仍需突破资金与技术瓶颈。未来行业竞争将聚焦于“精细化运营能力”,唯有实现技术、管理与政策的协同创新,方能破解停困僵局,迈向可持续发展。米乐M6 米乐M6官方网站